首页 男性 女性 育儿 老人 急救 减肥 心理 健身 饮食 中医 药品 疾病 保健 美容 护理 测试 检测 产经 热门 问答 妇科 找医院 高血压 整形

怎样防止“烂耳朵”?

http://www.69jk.cn    来源:互联网

  如何辨别中耳炎?

  耳朵由外耳、中耳及内耳组成。而慢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或非化脓性疾病的总称,包括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以病程达八周以上的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患者听东西就像隔了一层纸,并且听力会随头部转动或体位改变而有所提高。医生能用注射器从患者的耳朵里抽出草黄色液体。本病后期,因液体长期积聚变粘甚至呈胶冻状,称为“胶耳”。若不及时治疗,就能在耳朵里长出医学上称作“胆固醇肉芽肿”的东西,严重影响听力。特别是儿童,会影响患儿的学语和智力发育。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以耳内长期间断或持续流脓、鼓膜穿孔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临床上分单纯型、肉芽型和胆脂瘤型三型。单纯型存在间断或持续的流脓,甚至鼓膜大穿孔,但无肉芽和胆脂瘤病变,临床最常见。肉芽型为中耳内长出红色肉芽而破坏听骨链和妨碍引流,引起多种颅内外并发症。胆脂瘤型就是在中耳处长出一种医学上称做“胆脂瘤”的东西,包裹了很多脏东西,包括脱屑、角化物、分泌蛋白酶、胶原酶、酸性磷酸酶等。

  如何防治中耳炎?

  1、外耳道进水,要及早清除。不慎有水进入外耳道,可采用侧耳单脚跳动,使水自动流出。患有中耳炎和鼓膜穿孔者,则应禁止游泳或潜水。

  2、耳道有耵聍(俗称耳屎)莫乱挖。正常外耳道不断有耵聍生长,有保护外耳道作用,大多可随咀嚼等运动脱落。若耵聍积聚成块堵塞外耳道影响听力,应及时到医院治疗,切不可自己乱挖,以免损伤外耳道和鼓膜。

  3、耳毒性药物勿乱用。据统计有90 余种常见药物有耳毒性,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甙类抗生素;阿斯匹林等水杨酸类解热止痛药;奎宁、氯奎等抗疟药;速尿、利尿酸等袢利尿剂;长春新碱、顺氯氨铂等抗癌药。

  4、采取正确擤鼻方式。耳朵通过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感冒时,不正确的擤鼻会把鼻咽部带有病菌的分泌物带入中耳,引起中耳炎。正确的擤鼻方法为:紧压一侧鼻翼,轻轻擤出对侧鼻腔的鼻涕,然后交替。

  1. 回南天
  2. 中暑
  3. 春困
  4. 三伏天
  5. 晒太阳
  6. 春季养肝
  7. 春游
  8. 立夏
  9. 处暑
  10. 小暑
  11. 大暑
  12. 冬季旅游
  13. 预防春季传染病
  14. 紫外线
  15. 梅雨季节
  16. 秋分
  17. 白露
  18. 夏季防晒
  19. 夏季防暑
  20. 夏季皮炎
  21. 吃什么去火
  22. 吃什么补血
  23. 吃什么对皮肤好
  24. 什么血型最招蚊子
  25. 被蚊子咬了怎么办